星期二, 7月 28, 2020

科學家的八掛:卡介苗的卡

你是不是跟牆編我一樣,手臂上有個卡介苗的疤呢?卡介苗可說是人類歷史上使用最廣的疫苗,在亞洲國家由其常見,用來預防肺結核。你知道為什麼它要叫做卡介苗嗎?
卡介苗是結核病菌的減毒活菌疫苗,而這種菌Bacillus Calmette-Guérin(BCG),就是由發現它的兩位法國人,卡麥特和介杭聯合命名的。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這位卡麥特,卡先生。
卡先生出生在1863年,法國南部著名的旅遊景點,尼斯Nice(當年應該還沒有那麼多觀光客)。卡先生小時候,正是法國在建立海上王國的年代,從小就是愛國青年的卡先生,13歲就立志要當個大海男兒,為國爭光,準備要來去加入海軍的行列。沒想到就在這時後這麼雖小的得到傷寒,病得一榻糊塗,根本連體檢都過不了。卡先生只好退而求其次,進海軍醫學院好了,再怎麼說也跟大海有一點關係....
兩年之後,夢想著成為海賊王的卡先生如願以償的跟隨著法國海軍出海去中國海大冒險,他還在寫給老爸的家書上面寫道 ”現在!未來是恁北的惹啦!” 卡先生的足跡,踏過了越南,香港,福州,甚至澎湖,淡水和基隆。孜孜不倦的卡先生就算是在大冒險的同時也不忘研究,在香港的時候遇到了研究象皮病的專家梅森(Patrick Manson),在顯微鏡下親眼看到了象皮病的病原線蟲就一見鐘情的想要研究它,結束了這趟軍旅回到法國後,卡先生就以此為題,完成了他的醫學學位,也從此開始他對熱帶疾病的研究旅程。
然後卡先生又再度出發了,這次是非洲加蓬(Gabon當時還在法國殖民時期),在一個水上醫院服務(太帥了,是一個遊艇的概念嗎?),研究嗜睡症和黑水熱。卡先生發現,很多熱帶疾病都跟環境衛生條件不好有關係,所以倡議當時法國學者巴斯德提出的公共醫學概念,殺菌和預防勝於治療,造福了當地很多人。
卡先生還跟當時法國最厲害的科學家巴斯德提出,在越南設立巴斯德研究所的分所,他在那裡大展身手,研究了蛇毒和蜂毒,天花疫苗甚至釀米酒的酵母都不放過。卡先生這輩子參與過的研究實在多如牛毛,真無法想像他是怎麼擠出這麼多時間來做這麼多研究(謎之音:每個成功的科學家背後都有無數個血汗博後......)。
卡先生在越南努力的同時,在法國也得到很多科學家同儕的支持,其中,與巴斯德最親近的合作學者Émile Roux,抗白喉血清的發現者之一(以下稱白喉先生),也是巴斯德研究所的共同創立者,和卡先生的感情最好,堅持在自己的實驗室裡為卡先生留一張永久實驗桌,這就像家裡永遠為你留一盞燈一樣感人。兩年以後,卡先生染上了痢疾,果然用上這一張備用的實驗桌了。
病癒之後的卡先生又跟巴斯德提出要在法國北部一個叫Lille的城市,開一個巴斯德研究所分所(是怎樣,一定要當分店店長就是了)。Lille是個工業化的城市,工人們居住條件很差,擁擠髒亂,特別容易傳染肺結核。卡先生在這裡不只研究肺結核疫苗,還致力於改變環境,生活條件和衛生教育,矢志全方位的摧毀肺結核。過程當中經歷了世界大戰,納粹的佔領,他老婆被消失七個月(關進德國的監獄集中營)都沒能讓卡先生放棄他的使命。
大戰過後,巴斯德研究所失去了一名出色的研究者,因其免疫學上的發現獲頒諾貝爾醫學的Ilya Metchnikov,卡先生就被召喚回來繼續Ilya未完成的實驗。自1908年起,Ilya就開始培養從乳牛身上分離出來的結核病菌,每3週繼代1次,希望能夠隨著體外培養的世代增加,減低病菌的毒性,就這樣養了13年....培養了230代,1921年終於培養出對人體沒有毒性的減毒疫苗,BCG卡介苗....(相對於卡介苗,Covid19疫苗研發應該是個光速發展....)。1930年,76個施用卡介苗的小朋友竟然傳出感染肺結核死亡,醫學界開始了濤天大浪,讓卡先生也不知所措。雖然最後查出,卡介苗本身沒問題,是製造卡介苗的工廠有其他細菌污染,但是傷害已然造成,高齡70的卡先生已經是創傷症候群患者,心臟也越來越差。
一直到卡先生的生命最後,他還經常和白喉先生通電話,就在卡先生蒙主寵召之後的五天,白喉先生也一起去上帝為他留的那張實驗桌上做實驗了.... 這對哥倆好,可說是科學家惺惺相惜的最佳典範....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