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12月 17, 2009

歡樂的叮叮噹節又要到了

聖誕和新年的連假 是英國佬盼了一年的大節
從十月開始 商店就開始賣聖誕節相關的物品
各種禮品 裝飾品 卡片 全都出籠
到了十二月 家中有小朋友的屋子 都會掛上七彩霓虹燈和各種吊飾
我覺得最酷的 是掛在窗外那好似要爬上窗去的聖誕老人
第一次見到 是在公車上的匆匆一撇
我還真以為是有小偷要爬窗 或是有人想跳窗自殺....




















當然 實驗室也會搬出千年不變的那一箱彩色燈泡
在水槽 實驗桌上亂掛它一通
在這個下午三點就天黑的季節裡
閃閃亮的燈飾 還是給了實驗室同仁們一點精神上的鼓舞

星期三, 12月 16, 2009

不知掃把為何物的英國佬

在英國 社會分工相當的細
光是在我們系所裡的系統 就讓人頭昏眼花
老師教授方面 分成Professor, Reader, Senior Lecture 和 Lecture
另外還有不授課的研究員
技術員(technician)方面 也依照學歷 經驗的深淺 有很多的等級
他們的工作 是準備實驗室所需的常備藥品 或是器具的滅菌等等
學校的行政人員 更是個超級金字塔 公文一跑 動不動就是一個星期
校內的郵政系統 效率更是可以登上金氏世界記錄
只是送個信到過個馬路的另一個校園 就可以花上一個星期 說不定還會寄掉....
還有專門負責修電腦的IT部門 通常也是要三催四請 結果也不一定是好的....
可能摸半天 然後告訴你說 換一台吧!
另外還有專門測試保養火災警報器的人
專門測試所有電器的專員 (一個老伯伯 天天推著他的電壓檢測器 遊走在各實驗室 看到插頭就試)
還有保全人員 清潔廁所的專員 清潔公共區域的人員
甚至還有專門提重物的人員 他們受過專業重量訓練 提重物時還會穿專業腰帶 帥呆了

回歸主題 這邊的清潔人員 真是有相當的職業訓練及保護
除了各各都有閃亮亮的大黃背心之外 還分配相當好用的工具
比如說 不用彎腰就可以撿起地上紙屑的長夾子
或是超大吹風機 可以把路上落葉吹成堆在用車子鏟起來
在使用超大吹風機的時候 還要配帶厲害的隔音耳罩 保護耳膜





























在台灣 大多的場所 地板都是地磚 磁磚
但是在天寒地凍的北國 地板大多是木板
新的建築 地板是水泥 但是如果要顯示榮華富貴
就一定要鋪地毯 常常一鋪就是一整個天橋 或一整個大廳
清潔人員 不論是什麼樣的地板 一律用吸塵器
我這個鄉巴佬 只信任掃把和拖把的結合
對吸塵器一直是相當存疑的 想到灰塵被攪動起來 飛揚在空氣中 我就開始鼻子癢
不過 在這邊 從來 就找不到掃把的蹤影
最多 我看過路邊的清潔人員 拿著刷廁所的長刷在嚕地板


















我好想從台灣買隻掃把過來用唷.....

圖片來源
https://blogger.googleusercontent.com/img/b/R29vZ2xl/AVvXsEgqIMBgRhqieJjdh8ks1mA1TOgSUKBxvQKRJu0bFUSEALf_YKFCI-n-Wa411QbNqecA4MkF5QIyuERlwKWdfgMXXKy2n_-Z4jvb2cRnZ5vCT2QZHIVrn8mjUTrvVBbY5SK-7_Ix/s400/sweeper.jpg

http://www.southwark.gov.uk/images/imageManagement/Medium/IMAGE4176.jpg

星期四, 11月 26, 2009

超夯卷筒衛生紙

在台灣 很少人在用卷筒衛生紙
大多數公用廁所 會有卷筒衛生紙座
但是很少機會 能看到真的有衛生紙本尊的出現
在家裡 大家都買平板衛生紙
或是用加油站親切的印滿廣告的好禮相送面紙

在英國 幾乎所有的公用廁所 都會有卷筒衛生紙存在
多到取之不盡的地步
還有見過捲的紮紮實實 直徑逼近50cm的大卷
家庭中 也都愛用捲筒衛生紙
因為 在超市 根本就沒有平板衛生紙這種東西...

說到這邊 就要講到英國人用紙的浪費程度
以前 在台灣的實驗室 用的紙巾就是大賣場賣的 最便宜的廚房紙巾
而且 還要用的超省 能用抹布擦的 絕不用紙巾去吸

在英國 我不知道紙巾的來源是從何而來
不過 整個所上用的紙巾都是同一種 可能是共同採買的吧
實驗室裡的學長姐 不論什麼都用紙巾擦
而且 一抓就是一大把 一點都不心疼
以前在台灣 冷凍庫因為經常開關而結霜 所以要定期除霜
除霜的過程中 冰水橫流 我們都是用一堆破布去吸水
那堆破布 擰乾之後 又是一條好漢
在這邊 竟然有超大紙巾來搞定這件事
這紙巾卷 有半個人高 攤開跟單人床一樣寬
就看我們的技術員 很開心的 不停的扯來鋪在地上
用完 塞滿垃圾桶了事
有夠嚇人的

說真的 英國人的環保意識並沒有真正的實行在生活生
他們都明瞭環保的重要 也知道要怎麼去實行
每家人都有回收垃圾桶 定期都會有專人挨家挨戶的收
超市也都設有回收塑膠袋的點
學校也有各種回收專區
但是 在許多生活的細節上 大家還是習慣浪費
台灣雖然在實行回收的便利性上不如英國
但是人們對環保的身體力行 早已超過英國
讓我深深覺得驕傲

星期三, 11月 04, 2009

保齡球之夜

每年 我們可愛的指導老師 都會發啟一次的校外教學活動
讓大家放下手邊的研究工作 聯絡聯絡感情
通常 這樣的社交活動 都舉辦在英國最怡人的夏天
不過 今年由於大家夏天都分批離開 開會的開會 休假的休假
所以 湊不出大家都在的時間去校外教學
時光飛逝 很快的 到了秋風颼颼的季節
這個時候 如果再來個爬山踏青 山頂吹冷風啃麵包的活動
肯定沒有人會去....
因此 就換成室內保齡球大賽

依稀記得在台灣打保齡球 一局好像五十元吧
這種東西 到英國沒漲它個三五倍是不可能的
同樣的消費 到這邊 就成了六磅錢 (300台幣)
但是 為了合群 我當然得忍痛花下去

下午五點半 照例 大家要先去PUB喝一杯
英國人的規矩 大家一起去喝酒時 並不時興各付各的
一定要來個四五輪 大家輪流請客 這樣才喝得爽
我們實驗室 也有個不成文的規定
老闆一定會請第一輪的酒 第一輪沒喝到的人 就自己想辦法啦

喝到全身暖烘烘 一大群人頂著寒風走到球館
第一次進到這種遊樂場所 感覺跟台灣沒有兩樣
除了撞球台多了一點之外 夾娃娃機 跳舞機 賽車遊戲 槍戰遊戲等等
一樣都沒少
當然一定會有的 還有空氣曲棍球
一個小圓片浮在空中 得分方式就是想辦法把那小圓片打進對方的門裡
老師一聽說我沒玩過那種東西 馬上樂的要跟我挑戰
(擺明了挑軟的吃....)
還好 我還得了兩分 不算輸的太丟臉

我們實驗室是如此國際化
英國 台灣 馬來西亞 斯里蘭卡 巴基斯坦 挪威 香港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策略
其中 小巴學長是最有趣的一個
起初 他本持著故鄉的堅持
使出吃奶的力氣想要把遠方的球瓶一舉攻下
沒想到每次都很用力的把溝洗的乾乾淨淨
在老師耐心的指導 加肩部按摩 力勸他放下武力 專注於目標之後
果然打出亮眼的成積 兩個全倒
就如同他艱苦的博士學位一般 是倒吃甘蔗的香甜呀!

昨天晚上的月亮 又大又圓 大家盡興而歸 美好的夜晚

好好吃栗子 和 拉肚子馬栗

在孤狗大師的指導下
希望大家不要再揀到那飽滿閃亮自以為可以吃的馬栗了

有圖有真相:

千萬不能吃的馬栗在此















外殼有短短 少少的刺
果子又油又亮 美的咧





















葉子大大 邊緣平滑




好好吃栗子在此:















外殼的刺夭壽多 刺到手的機率是防不勝防
一定要戴手套
















葉子細細長長的 有些鋸齒在邊緣


捧油們!! 要睜亮眼睛呀!





星期五, 10月 30, 2009

Pathenol


Pathenol
Originally uploaded by push0835

巴黎的萬神殿裡的地下墓室
安息著許多偉人的靈魂
大文豪 大仲馬 雨果
哲學家 廬梭
科學家 居禮夫婦
還有我不熟悉 但是應該也很偉大的政治家
地窖裡靜冷的空氣 與外界的炎熱 截然不同
彷彿進入了另一個世界

星期四, 10月 22, 2009

秋天到了
又到了滿地落葉 沙沙有聲 浪漫到不行的季節
除了這些又紅又黃的落葉之外
這邊有好多可愛的榛果類大樹 也都在這豐收的季節結果
高大挺立的數 卻有著小巧可愛的果實
殼斗科的果子 一直是我覺得最可愛的小朋友
就是冰原歷險記裡面老是惹麻煩的最佳男配角(松鼠?)最愛的那顆寶貝
四處散落在綠油油的草地上

更另人高興的是 有好多好多的栗子 掉的滿路都是
我每天騎腳踏車上學 都經過一棵結實累累的栗子樹
在台灣 我只有吃過貴死人的栗子蛋糕
和有夠難剝的糖炒栗子
從來就沒有親眼見過長在樹上的栗子
原來 可愛的栗子 和兩三個兄弟姐妹一起住在綠色刺刺殼裡
成熟之後 綠色殼裂開 小栗子就掉到樹下 給我們撿啦

終於有一天 我帶著好大一個空背包
在溫暖的陽光下面撿栗子
心中還不時的回頭張望 深怕警衛伯伯跑來阻止我 說這是校產 不能佔為私有
或是路人甲乙 見著眼紅 也跑來搶拾
一切都是我想太多 撿了滿滿的一包 也沒人正眼瞧過我
滿心歡喜的回到家 好奇的先用美工刀切開一顆 想要驗明正身
ㄟ 奇怪 怎麼長的跟我吃過的糖炒栗子不一樣?
外國的栗子也會不一樣嗎?
立刻上網請教孤狗大師
果不其然 我撿的這一堆 叫作馬栗 是不能吃的
吃了 保證你拉三天
大失所望 一大袋的栗子 被我拿來當鉛球 全扔在後院裡了

過兩天 騎著腳車去探望朋友的路上
竟然又看到路邊又掉了滿地的栗子
這次 我很僅慎小心的觀查了一下樹型 樹葉 和綠殼上的刺
對了 就是它! 跟孤狗大師告訴我 不會拉的栗子一模一樣
還是很懷疑 所以 只撿了幾顆 回家試試看
栗子硬硬的殼 讓我覺得 應該很難熟
決定用烤箱 硬生生的烤他個三十分鐘
結果 我得到了石頭般硬的栗子 但是 甜的跟蜜糖一樣 超好吃

嘗到了一點點甜頭 我決定這次來去認真撿個一袋回來玩
找遍了校園 找到了四顆大栗子樹
相當認真的撿了一個下午 被綠殼上的刺 刺到手指都快腫了
一大袋的栗子 熱水燙個十分鐘
再拿進烤箱烤 再放進蒸籠保溫
一邊看康熙來了 一邊作家庭代工 剝栗子
現在 我餐餐都有栗子
栗子燉肉 栗子飯 糖漬栗子
粒粒皆辛苦呀!!

星期三, 10月 21, 2009

這個週末 在倫敦 有個台灣小吃節
我和幾個朋友 決定要讓生活在異鄉的台灣遊子們吃一頓好的
果然 在畜產系學到的都有用到
貢丸還記得是用鹽溶蛋白產生組織和彈性的
眾多台灣同學們 七手八腳的 初次把要賣的東西準備好
就在中秋節的夜晚 看著外國的大月亮 大家來個試吃大會

時間過的很快 現在 就要到了大量生產的階段了
又在這個時候 老師竟然跟我說 要加緊實驗 準備發表文章
本來以為 這個博班 就默默的寫完論文就了結
發表文章 簡直就是天方夜譚
不過 老師那麼認真的跟我說 好像真的有那麼一回事
我想 為了回到台灣找好工作 最後一年 還是要給他拼下去吧

下週一 就要進度報告 這週末 要在倫敦賣小吃
這週五 要通宵煮油飯 炒米粉....
燃燒吧 我所剩無幾的青春!!

星期二, 10月 20, 2009

好久 好久 好久沒有上來報告近況了
發生了好多 好多 好多的事 都快要記不起來了
還是 說說昨天發生的事吧

洗澡的時候 可以說是我腦袋最清楚的時候
好多的想法 都是在這光溜溜的時候 出現的
可惜 我的腦袋硬碟空間不太大
洗完澡 好像 就會忘的差不多....

昨天 洗澡的時候 又想到
我很喜歡攝影 喜歡那種把自己看到的美景紀錄起來的感覺
從小 我就是那種做完美術作業 一定要給全世界的人都看過才甘心的死小孩
我很享受 與他人分享快樂的感覺
由其 可以跟人家說 這畫面在我腦中代表的種種回憶
更是讓我全身舒暢
但是 可能苦了那來看照片的人 聽的會有點累 哈

雖然我喜歡攝影 但是又很討厭背著大包小包眾多的攝影器材出遊
總覺得不夠輕便 沒有出去玩的感覺
也很討厭那種一邊走 一邊狂拍照的感覺
一直打斷行程 還不如就讓美景留在心底....
好茅盾呀

所以 每每出去玩 只會帶我古老的傻瓜數位
也幾乎很少拿出來亮相
大部分 都是朋友拍的照片 我再存過來留念

科技發展的很快 數位攝影早就已經是主流
不用帶著各種ISO 的底片 也省下許多沖洗照片的經費
好多好照片 都出現在網路上
每每看到 都覺得 我也要跟他們一樣拍出好照片
但是 實際上 我一直沒有去買數位單眼來玩
一方面是沒錢 一方面 也是我自己無謂的堅持
一直以來 我做事都是專挑冷門的走
大家一頭熱 要考醫科 我只想要當獸醫
大家都有數位單眼 我就只想玩傳統相機
大家在台灣都可以有好研究 好發表 我就硬要出國....
總之 我還是在我那堆底片和捲片機中打滾

希望有一天 我也能靠著這些堅持出人頭地 哈

星期六, 6月 06, 2009

把口水發揮的淋漓盡致的英國佬

在台灣 寄信一定少不了膠水來糊信封和郵票
銀行裡的小姐數鈔票也會有溼潤手指的沾水海綿作伴
到了英國 每一個信封上都上了膠
口水一沾就能黏上
通常 注重禮節的英國人
並不會斯文的用手指沾口水來糊信封
而是粗獷大方的伸出舌頭來大口舔下去
就連數著"眾人摸"的女王大頭鈔
也不用廢勁的去找出沾水海綿
手指往嘴裡一摸 就能數得趁心如意

本來以為 英國人對口水的應用也就如此了
但是最近有機會去監考大學生的期中考
發現他們的答案卷 很貼心的設計了可以將考生名字遮住的頁角
當然 一樣是有"口水黏"功能的囉!
生性懶惰的英國學生 交卷時只要在座位上舉個手
吃人頭路的監考官們就得乖乖的前往收卷
不過 只要看到有學生拿起卷子 放進嘴裡
我們就知道他差不多該交卷了
不失為一個好的指標
不過 看著考生們 一個接一個的舔考卷
感覺還是蠻怪異的...

星期五, 5月 22, 2009

雪球真的會跳舞

五月的Science上 出現了一隻會跳舞的鸚鵡
這隻可愛的鸚鵡名字叫雪球 (Snowball)
2007年 他跳舞的影片在youtube上大紅
不但為牠帶來許多粉絲 粉絲當中 還有厲害的科學家在內
美國科學家Patel 對雪球作了深入研究
證明 雪球不是隨便跳跳 是真的跟著旋律跳舞 認真的舞者唷!
各位鄉親呀! 真是什麼樣的研究都有人在做呀!

Dr. Patel的研究報告

雪球精彩的舞技

星期一, 4月 27, 2009

英倫省錢又一招

最近發現 小鎮上出現了一間可愛的小商店
它就這麼謙虛的隱藏在街角花店的後面
像個倉庫一樣沒什麼華麗的裝璜 但是卻內涵豐富
它就是Bargain shop 特價商店
裡面的商品價錢大多都比一般商店再低一點
最最吸引我的 就是它有賣"過期商品"

其實這不是我第一次發現過期商品還可以賣了
我剛來的幾個月內 就在城裡的一磅店(就像台灣的十元商店一樣)
看到一整箱 48包過期的洋芋片只要一磅錢
基於我念過食品保存學的概念
知道洋芋片這種東西的包裝 主要是為了保持產品的脆度和完整性
保存期限 其實比較像賞味期限
在過了期限之後 可能會不脆 有點油味
但是衛生方面 是不太會出問題的
當然 自己還是要擔點風險
就像 買便宜的客運票 不買額外的保險一樣
對於購買過期商品 我還是有一定的原則的 有所買 有所不買

在這個Bargain shop裡 我喜歡買chocolate misshapes
是工廠在做巧克力時 碎掉的邊邊角角
就像台灣的NG蛋糕一樣
雖然形狀不美 但是味道一樣好
300克 才35p (台幣大約17塊) 比七七乳加還划算
還有過期的餅干 和鬆餅粉之類的
這些小點心 吃起來 一點負擔都沒有 真是爽爽爽呀

星期日, 4月 26, 2009

Ester eggs


Ester eggs
Originally uploaded by push0835

復活節是基督教國家的大節日
每年的復活節日期都不固定
但一定是週日
因為這樣就可以連休好幾天
從前一個週五 Good Friday
放到下一個週一 Ester Monday
我們善體人意的學校 還硬要排個校慶日在週二
一個復活節 學校空了一週

當然 復活節最有名的就是彩蛋和兔子
一到這個季節 所有的巧克力都開始長成蛋狀 和兔子狀了
最令人期待的 當然是復活節過後的巧克力大特價
五顆巧克力蛋一磅錢 大約台幣五十元
每個蛋裡面都有特別的餡
有焦糖口味 棉花糖口味 聰明豆口味
最妙的 是包了黃色和白色糖心 假裝真雞蛋
真是太酷了

星期二, 4月 21, 2009

春暖花開的英國


bells
Originally uploaded by push0835


flowers by windows
Originally uploaded by push0835



flowers and seeds
Originally uploaded by push0835

來到這邊這麼久 只有這邊可愛的大自然最讓我心醉
除了無垠的草原之外
最棒的就是五彩繽紛的花兒們了
各式各樣 爭奇鬥豔
最是殺底片的好風景

星期四, 4月 09, 2009

Silhouette


silhouette
Originally uploaded by push0835

剪影真是不好拍
只好回家再猛調色彩曲線
如果能夠更有線條 應該會有感覺一點

星期二, 3月 31, 2009

走火入魔的分生研究

實驗室裡的巴基斯坦學長
為了尋找蛋白間作用的重要部位
已經把蛋白序列熟讀到走火入魔的程度了
總是逢人便說 我最喜歡的部分就是QLQQ和QYSP
再加上他特殊的中東口音
總是讓英國同學們一笑再笑
這邊 Remix了小段 讓大家也一起笑一笑

小巴的序列RAP

星期日, 3月 29, 2009

熟悉又陌生的家鄉味

據我側面觀察的結果
英國人上班悠閒聊天
下班後 到pub喝酒聊天
我們這些外國人 當然 也多多少少要入境隨俗一下
參加英國人酒池肉林的社交活動
但是 可能是我的貧窮氣味太過濃厚了吧
很少會有人邀請我出去喝酒什麼的
比較多的 還是在自己家裡辦的小party

一般來說 總要有個什麼名目 才會有party
比如說 某人生日 某人畢業 某人如何如何
不過 最近我常到系上一位大陸博後研究員家中叨擾
可能 也是覺得 我窮到不行 快營養不良了吧....
同是中國人 我本來以為
她做的菜 應該是大同小異的家鄉味吧
沒想到 大出所料的是 她宴客的大菜是一道清蒸鮮魚
這邊的海鮮莫名其妙的昂貴 她這樣大手筆 我真是受寵若驚

到了上菜的時後 往蒸籠裡一瞧
左看右看 鍋裡只見幾條白色柱狀物 怎麼看都不像魚
大廚說明 這是她的家鄉菜
鮮魚裹上粉狀的白米 配上點蔥薑
上火蒸熟之後 再加醬油和鎮江黑醋調味
看著她猛的往魚上澆醋 我實在不知如何想像這魚會是怎樣的味
放大膽子 動筷取肉 嚼兩下 還不會酸到皺眉 呼 舒了口氣
不過 這魚肉的口感 滿妙的 軟嫩中帶點粗糙 腥味是一點也不少
問了大廚這是什麼魚 她說了兩句 我完全記不得
是從來沒聽過的一種魚 還是她專程從中國商店買來的
不是這邊常見的魚

這麼神奇的好貨 當然要感恩的吃光光呀
就在快要見底的時候 看到了這尾魚的大頭
又黑又扁 還帶兩條鬚 靠 這不會是土虱吧....
大廚一再強調這不是土虱 牠不在土裡混的
所以不腥 (見鬼 那我是不是太久沒吃到魚了...)
還是徵詢一下第三者的意見好了
在一邊只看不吃的是大廚的外籍新郎
他說 We call this "catfish"
是嘛! 我就說牠是鯰魚嘛!
大廚還要硬ㄠ 說外國人不懂啦
只要看到有Whisker的魚 都叫catfish

唉 人說拿人的手短 吃人的嘴軟
我還是乖乖的吃我的飯吧
這是我這輩子第一次吃鬍子魚
這樣有眼不識泰山 真是對不起牠

星期三, 3月 25, 2009

網頁瀏覽計數器

從這片天地創立以來
一直都不是往大眾方向經營
如此散亂無章法的blog 實在不是好的網路事業典範
雖然如此 我還是忍不住四處向週邊的朋友推銷這個blog
基本上 還是因為我天性如此
從小 上美術課 我總是喜歡拿著作品 到處給朋友們鑑賞
不論我做的是好是壞 看到人家肯看我的作品一眼
我就心滿意足了
同樣的道理 許多親朋好友 加上路人甲乙
都被我強迫推銷過

小本經營的我 努力的找免費網路空間放podcast
從沒人知道RSS是什麼
到現在每個制式blog網頁都有RSS
一路走來 還真讓我學會了不少東西

不久前 發現了網頁瀏覽計數器
好奇心的驅使下 我也開始想知道
到底有多少人來看這個blog
不裝還好 一裝上 我就開始欲罷不能了
功能強大的計數器 不但可以告訴我有多少人來看過
還可以知道 大家的所在地
不但有台灣 英國 還有美國 日本的朋友前來參觀
真是我萬萬沒有想到的事
相當感謝大家的光臨

知道有這麼多朋友的支持
最近相當賣力的在這發表文章和照片
希望大家喜歡囉~~

星期二, 3月 24, 2009

短景深的主題性


texture 2
Originally uploaded by push0835


texture
Originally uploaded by push0835


消費型的傻瓜相機 使用起來簡單又便利
但是 要拍出短景深 主題性強的畫面 就不太可能了
光圈不夠大 焦距不夠短
好不容易 從一位好心的朋友手上搶來閃亮亮的嶄新數位單眼
當然第一個先試試我夢想中的線狀焦點
果然不一樣 連拍個鍋墊 沙發 都很有Fu呢!


星期一, 3月 23, 2009

週末的實驗室

跟台灣大多生物實驗室 日也拼夜也拼的氣氛不太一樣
這邊的研究生們 大多都是朝九晚五
每天下午五點之後 實驗桌上都收的乾乾淨淨
我本來以為 他們是工作效率高
早早結束了實驗 就可以回家
但是 經過一年的觀察
發現 他們做實驗 其實並不密集

在台灣受過良好實驗教育的我們
大多不會浪費一分一秒
在一個實驗等待的時間 就去開始另外一個實驗
一天下來 總是在回家之後
才發現 原來自己一天都沒有坐下過
反觀英國研究生 每天做的實驗不多
很多的時間 都在書桌前 整理data 看paper之類的
更多的時間 是在走廊上 跟其他研究生話家常

即使是這樣 在學術上的成果與地位
英國也是遙遙的在台灣之前
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檢討起來 也許是從根本的觀念不同
我以台灣人的角度來看研究這件事
覺得 學術研究 就是大量的設計實驗
以找到最初那個問題的答案為目標
學術報告 只挑相關的看
學術演講 只選有關的聽
跟其他研究生討論 從來不會深入談到自己的研究
深深害怕別人會把自己的研究偷去發表

英國人的觀念 則是多看不同領域的研究
也許會對自己的研究有所啟發
不論是不是相關的研究主題
在實驗設計 思考邏輯 數據整理 各方面
都有可能會擦出火花 或是給自己另一個思考的角度
在演講結束後的茶會 或是大大小小的聚會場合裡
不論是老師或學生 全都打成一片
從來就沒有階級之分
大家可以天南地北的討論教授家裡的小貓
也可以深入探討學術問題
適時的把自己實驗上遇到的困難拿出來討論
很多有經驗的老師同學 都不吝嗇的給很多意見
有時候還可能因此得到很多幫助 或是學到很多新的技術
在學術思考上 還有很多成功的研究
就是在這樣的腦力激盪之下產生的

其實 這就是我所嚮往的學術生活
大家都對科學有同樣的興趣才會進到同一個研究所
雖然做的主題可能不太一樣
但是 多聽多學 對我來說是人生一大樂趣
志同道合的朋友 在茫茫人海中不好找
有這樣的機會把大江南北的菁英集中在一起
不好好把握 真是浪費了
閉門造車 雖然也是很不錯
但總是少了那麼一點跟朋友分享的快樂

美國的教育體制 跟台灣相差不多
問過一些在美國念博班的學長姐
大多過著跟在台灣一樣的日子
除了實驗室 還是實驗室
想要出國開會 多接觸其他領域的人們
多半會被老師打回票
要求他們的研究做到某個完整的階段再出去開會
這樣的用意 是保護學生們的研究成果
在競爭激烈的學術環境下 如果發表了未成熟的研究
很有可能會被對手迎頭趕上 甚至先你一步發表成果
但是 沒有其他學者的建議下 悶頭做了六七年的研究
聰明 或幸運的情況下 可以獨享成就
若是不幸 多年的努力 可能只是一場空

反觀科學歷史
在西方科學的開端 被宗教打壓的情況下
科學家們 很努力的在檯面下研究
渴望得到人們的認同
後來 科學發展快速
就是因為科學界終於可以光明正大的相互溝通了
但是 不知道什麼時候
這樣的溝通管道 又被自私的人們關了起來
科學 是人類的智慧
不是各人的成就 不是名 不是利
這樣藏私的做研究 完全曲解了科學的意義

我很開心 在這樣開放的學術環境中生活
但是 我也很希望 能夠回到台灣 貢獻所學
真心希望 台灣的學術界 也可以朝著共享的方向邁進

星期六, 3月 21, 2009

Color change


Color change
Originally uploaded by push0835

rainbow
Originally uploaded by push0835

開始玩底片相機的時候 就覺得 正片負沖 是種很酷的效果
但是 底片畢竟是底片
要用無限的想像力 才能預估沖洗出來的結果

到現在 還是沒錢買數位單眼 也還是對CCD的壽命半信半疑
簡單又便宜的傻瓜數位相機 還是最常握在手邊 記錄生命的工具
修圖軟體 可以讓人隨心所欲的玩弄影像
也算是一種影像的再創作吧

最近 愛上了調整色相的功能
不知道 跟正片負沖的原理是否一樣
但是 改變色相之後的影像 會出現完全不同的風景
有種神秘的氛圍

星期五, 3月 20, 2009

實驗室裡的KTV

在實驗室呆過的人都知道
每天都做著熟到不能再熟的東西 有多麼沉悶
常常懷疑自己 到底跟在工廠生產線有什麼不一樣
記得剛開始在實驗室工作時 還頗有創意
用些燒杯 玻棒 做了有趣的美術作品
被荼毒到現在 這些實驗用品 早就麻木不仁了

在台灣做實驗 還能跟周邊的人打屁聊天
到這邊 想聊天 就要放下手邊的事
因為 腦袋必需全力運轉中文轉英文的程式
CPU沒有空間再處理其他動作....

好在 我們實驗室還算有人性
可以放點音樂 讓氣氛不再那麼僵
(有些實驗室 甚至連聽mp3都不行...)

一間有趣的生技公司 將老歌填上新詞
放上youtube 在生物界傳唱已久
那就是PCR song
這首歌 寫出了PCR的歷史 也寫出了PCR的神奇作用

現在 更進一步的 又有了一首新歌誕生
那就是GTCA
寫出了我們的心聲 句句唱進心坎裡呀

我們實驗室裡的瘋狂博士後研究員
只要聽到前奏的第一個音 就會開始舞動
今天更是一聽再聽 High到最高點
相信不久以後 應該會去報名英國星光大道了吧.....

星期日, 3月 15, 2009

Sky in the wall 25

Sky in the wall 25

將將將將! Sky in the wall 大復活~~
之前錄音的Mac電腦掛點了
好不容易 找到Windows的錄音軟體
第一次試用 希望能快快用上手

這次的節目中 將談到我在英國看醫生的經驗
歡迎收聽

英倫省錢大作戰

出國念書大學以下的孩子們 通常家庭都有些背景 足夠支持他們在國外生活的費用
但是出國念研究所的孩子們 就有很多不同的身世故事
有些也是家裡足夠讓他們在國外求學
有些是優秀的拿著獎學金來到國外
還有些是工作幾年之後 苦苦的拿著單薄的積蓄來到國外圓夢

我是屬於最後一種 但是 之前工作的存款根本不夠 還厚著臉皮求舅舅當保人去辦留學貸款
銀行為了避免大家拿這筆貸款去做其他花用 而不是真的拿去念書
規定了一定要全數換成英磅 直接存到英國帳戶
這下好了 英磅從我當初換的近1:70 到現在的1:47
讓我更感到有家歸不得了....

英國物價高 已經不是第一天的事了
在下定決心出國之前 問過前輩 在這邊的生活 是不是真的要花很多的錢
學長告訴我 英國也是有窮人的 不用擔心啦
等我真的來到這邊 看到貨價上的商品
每一個換算起來都是台灣的三四倍
差點當下就要回家拿行李箱 準備回台灣了

雖然學費是沒辦法省的
但是經過高人指點之後 發現其實有很多在生活上省錢的方法
一直到現在 我每週的買菜錢都控制在5-7磅錢之間
算起來一個月大約台幣兩千左右
很多人覺得不可思議 其實很簡單 我只求營養均衡 不求超美味可口
秘訣 就在這邊大公開

在這邊買菜 就跟在台灣一樣 有傳統市場 也有超市
在我生活的這個小鎮上 傳統市場只有週五週六才出來擺攤
平常 就只能到超市買東西
在超市買菜 如果想省錢 最重要的一件事 就是把自己當作老外
千萬不要一天到晚想作家鄉菜
要不然 你買到的東西 絕對會是天價
學老外吃生菜沙拉 三明治 肉派 濃湯 這樣的價錢
一定比你樣樣都要到中國商店去買 要便宜

這邊的超商 大多是連鎖的大企業 都會有他們自己品牌的商品
就像7-11有他們自己的飯糰 家樂福也有賣家樂福牌餅干一樣
這些超市自由品牌的商品 也許品質不會像其他市面品牌那麼好
但是營養價值 或是功能性 一定是足夠了
甚至 同樣的商品 也會有不同品質的分級 價錢當然也不同 任君挑選囉
如果想省錢 當然 可以買品質等級最低的 我個人認為 一樣好啦 哈

不知道為什麼 這邊的超商很喜歡玩買一送一的遊戲
常常會有買三送一 或是買五送二之類的牌子出現
明明外國人的數學就不好 這麼複雜的價錢 我都要算半天了 他們怎麼算得來
所以 這種噱頭 有時候 反而是騙人的
仔細算過之後 搞不好到隔壁去買 還比較便宜
但是很多外國人 還是會開開心心的買回家 還自以為賺到
這是一定要小心的陷阱

另外 在這邊 每間商店賣的同樣商品 可以有超大的價差
同樣的洋芋片 在A店可能要3磅 到了B店 就只要1.5磅
所以 貨比三家 在這邊是一定要的!
當然 這就是我平常最大的娛樂.... 逛超市

一般超市都會把一些撞歪的罐頭 壓碎的餅干 或是快過期的商品 拿來減價拋售
這也是我逛超市必做的一件事
通常 這些減價商品會被集中到一個貨架上
但是 在他們被集中之前 也可能會出現在他們本來的所在地
這個時候 就一定要眼明手快 看到黃色減價標籤 就快快前往查看價錢
常常可以用三分之一的價錢買到好貨
有時候 會有一些怪里怪氣的東西在減價
這時候 就可以放膽的買來嘗試看看 (這也是留學生少數的娛樂之一)

喔 還有一件事
我以前一直以為 冷凍的東西 會比新鮮的要便宜
但是在這邊 仔細算一下 會發現 冷凍的肉品 價錢完全沒有比較低
有時候 反而會更貴一點
這邊的超市通常佔地都滿大的 冷凍區 跟新鮮區 距離都有點遠
看了新鮮肉的價錢 逛到冷凍區時 都忘記了
以前被騙了幾次 後來發現後 都特別計算過
各位鄉親 肉呀 還是買新鮮的 划算又健康

今天的省錢撇步先介紹到這邊 下次再跟大家分享我的貧窮異鄉生活吧

星期六, 2月 28, 2009

蠟燭與女孩


Candle and Girl
Originally uploaded by push0835

一直覺得很難拿捏拍人像的角度與時機
也害怕拿著相機對著陌生人拍照會被回瞪 甚至出人命
但是看到有感覺得畫面 還是會忍不住... 卡嚓
希望拿著長鏡頭偷拍也不會被發現的那一天快快到來

國際學生集團 IV

據不負責統計資料顯示 華人人口佔世界之冠
果然 在這遇到的華人真不少
也許科學領域是比較無國界的
使用的科學符號看懂了 不論母語是什麼 都能夠交流
不像文學 歷史那麼需要厚實的語言基礎
在所上黃種人比例是相當高的
其中當然也包括泰國 韓國 日本等國家
不過 大部份仍然是會說華文的華人

因為初來乍到的人生地不熟 我常去熱心助人的耶穌家串門子
沒想到學校裡華人學生多到可以組一個華人小教會
雖說是華人 他們大多是馬來西亞會新加坡國籍的
我遇到最酷的 可以算是汶萊的同學了
聽說汶萊是有錢到爆的石油出口國 真想跟她成為知心好友
可惜他們講了一口超快英文 濃濃的星馬腔 讓我完全無法招架
No problem la bro, I'll be there on time ma!
加上中文語助詞的英文 聽起來 有點熟 又不會太熟
也許因為他們都是常去教會的好小孩 每個都熱心到不行
常常互相關懷 一起出去玩 真是相當窩心的一群朋友

還有一位好友 也曾是我的室友 來自馬來西亞的檳榔嶼
可能是我對檳榔也有莫名的親切感 我們也很快成為好朋友
個性開朗的他 常常都是家裡的開心果
雖然得用半華語半英文的跟我溝通 歡樂還是一分不減的
當然 也讓回家這件事 變的有意義了起來
由於一屋子英語半熟的孩子 一口流利英文的他自然成了戶長
掌管水電瓦斯 一切雜事
我們只管付錢給他就是了
除了責任感超重之外 他也相當大方
看我懶到一週煮一次飯 天天做飯的他
常常用中國風小碗與我分享他的晚餐
馬來西亞酸甜微辣的風味 加上他從來不停歇的笑聲
應該可以說是我對英國最美好的回憶了吧

從他的口中 漸漸的認識了馬來西亞的政治與教育
知道華人在那邊生活的並不順遂 很多事都被打壓
正因為如此 他熱愛英國的自由與開放
相對於我的苦苦思鄉 真是天差地遠
覺得自己是身在福中不知福 要感恩呀~~

另外 我不知該不該畫分為外國人的一群朋友
就是香港來的朋友們
雖然語言不同 可是 繁體中文是完全一樣的
認得一樣的文字 卻要用英文溝通的感覺 好妙
也許因為香港英文教育的普及
許多香港朋友都與英國人交往 道道地地的接觸英國文化
價值觀早已不是中國人保守的態度了
總覺得 他們比星馬華人都還要洋派一點呢

星期日, 2月 08, 2009

插播 十八年來英國最大的雪

話說 到了這個北緯51度的國家
冬天溫度可以到零下三四度
但是 挨過了一個冬天 只看過幾次零星飄下的雪花
一落下地就與大地溶為一體 從來也不曾在地上積過雪
這也真是奇怪 明明 這邊的溫度夠冷 溼度夠高 為什麼就不會下雪呢
問了很多當地人 他們都說 他們小時候 冬天都是會下雪的
後來 不知道為什麼 就不再下了 溫室效應吧~~
為了看雪 特別在聖誕假期 大老遠的飛奔到了更北邊的蘇格蘭
除了喝威士忌 看格子裙飛毛腿之外 還是沒有看到雪
不過 聽說 在我們離開之後沒多久 蘇格蘭就開始下雪
到了元旦已經是一片雪白的世界了... 淚....

經過這麼一番努力 我已經要放棄在這裡看到雪的希望了
雖然BBC的氣象預報 還是會有下雪的圖案出現
但是 我早已經不再相信了
英國的氣候多變 兩小時內
可以從出太陽 多雲 下雨 下雨加下雪 再來點冰雹 然後再出太陽
早已經不足為奇
那種一週的氣象預報 從來沒準過
今天看週五是大太陽 明天看就變成下大雨 真的到了那天 是什麼都有
為了因應這種善變的天氣 這邊的天氣預報 能信的 只有以小時來算的那種

早早就看到這週一會下雪的預報
Facebook上的朋友們 計畫要去玩的還是去玩
壓根沒有人相信那個預報
沒想到 過完一個悠閒的週末
週一起床竟然看到窗外白茫茫的一片
我頓時呆了
這樣 我是要怎麼去上學?? 照樣騎腳踏車? 冒著大雪走路去?
吃完早餐 頭腦清醒了一點 拿起手機 開始向有車的博士後研究員求救
還好讓我找到一個可以搭順風車的
走出家門等車的時候 還在家門口堆了一個小雪人
要上車前 車門竟然還被冰凍住了 搞了好一會兒才打開....

記得大學時瘋狂的跟社團同學一起騎機車衝上合歡山去看雪
只有在路邊斑駁的小雪堆 摸起來硬梆梆的
但是我們還是玩的很開心
現在才知道 原來雪是這樣軟綿綿的感覺
走在雪上 腳底傳來雪被壓實的震動 真是奇妙的感覺
到了學校 不見老師的人影 但是白板上有老師打電話來的留言
說他早上會晚一點到 大家拿黑色大垃圾袋去玩雪吧
我們這個國際學生集團實驗室 百分之八十的人都沒在自己的國家見過雪
看到老師這麼貼心的留言 當然是樂不可支的前往學校的小山坡玩雪啦

這個時候就要好好的來稱讚一下我們學校的美麗了
雖然這所學校不是國際知名的名校
可是 卻是在英國少見有校園的大學
一般英國大學 像牛津 劍橋的學院都是散落在城市裡面
並沒有像我們印象中的學校 有圍起來的一片校園
我們不但有廣大的校園 更帥氣的是 這片校園還是在小小的山丘上
雪在小丘上面積了厚厚的一層 雪白的一片
坐在垃圾袋上往坡下一滑 嗚~~~哇~~~
一整個就是滑雪橇呀
我和巴基斯坦和馬來西亞同學 一起在雪中打滾
幾個明明就都年過三十的人 還在跟小朋友一起打雪仗
相當童心未泯

不過 英國的基礎教育 出了很大的問題
青少年問題一直是層出不窮的
連幼稚園的小朋友都會有暴力傾向
我們幾個老小孩 在小孩堆裡 總是他們扔雪球的目標
要知道 被雪球K到 還是頗痛的ㄋㄟ
不是長的大隻就不怕痛好不好
但是小孩畢竟還是小孩
我們偷懶堆了一個雪人在一顆積雪的大石頭上面
等我們跟雪人拍完照片
一個死小孩就問我們 他可不可以去把那雪人踢爛
我們當然說沒問題
沒想到 他沒注意到雪人下面是石頭
狠狠的從下面給他踢下去 好大一聲悶響
他還故作鎮定的默默走開
一定很痛吧 孩子

下雪很興奮 積雪很漂亮
可是 雪融了 就一點都不好玩了
不但積雪變的又硬又滑 路上本來雪白潔淨 也被車子碾的黑漆漆的
雪 水 泥 混在一起 看起來就像7-11的可樂思樂冰
只是 一整路都是那種東西 還真噁心...

太陽公公來了 雪也化的差不多了
這樣的奇景 以後不知道還看不看得到
能讓我遇上 真是幸運呀

星期二, 2月 03, 2009

國際學生集團 III

在這裡 日本人算是少之又少 我很幸運的 遇到一位日本室友
以前她在日本是當老師的 相當有禮貌 也很懂禮數
雖然我們的英文都不太好 可是 卻能很神奇的用紙筆交談
真是相當奇特的感覺
我一直以為日本人寫漢字可能很困難
沒想到 她拿起筆來寫漢字可說是行雲流水 相當流暢
台灣人本來對日本文化就不太陌生 所以 我們有許多相同的觀念和話題
不過 很有趣的是 每當我說到日據時代的事時
她都會頭低低的說 "阿 思咪嘛線" 好像都是她的錯一樣
其實 到了我們這一代 對日本根本也沒有什麼深仇大恨了
政治歸政治 歷史歸歷史 我們小老百姓的生活 還是歡歡喜喜的過最重要
還有一次 她親愛的母親大人還寄了張可愛的卡片給她過女兒節
立體卡片打開就是一群井井有條坐在階梯上的娃娃
她也貼心的作了小點心 讓在同一個屋簷下的所有女兒 都歡度女兒節

記得我提過這邊的海鮮要命的貴 土生土長在海島的我 還可以忍受一週無魚的日子
但是 深愛海產的日本人 日子要怎麼過呢
光是簡單的迴轉壽司 一盤兩個握壽司 要價兩英磅 (台幣140元)
同是窮學生的我們 不可能吃得起真正的沙西米的
不過 為了家鄉味 日本室友還是卯起來做充滿日本味的菜
包著一點黏性都沒有的長米 酪梨 大黃瓜 和超小蝦仁
抹上一點酸味十足的美奶滋 捲一捲 就成了還可以下咽的壽司
便宜的紅蘿蔔和綠花椰菜 加上一點麵糊 變出了文字燒
不同於我本人隨性的作菜方式
拘謹的日本人 還有一本作菜專用筆記本 一瓢一杓都不少的照著作
果然品質有保證 次次都一樣美味

我在這邊遇到的另一位日本人 是位老師級的人物
雖然他在學術上 有一定的地位
但是 卻天天跟我們這群學生鬼混
吃喝玩樂 沒有一樣少得了他
夏天的BBQ 冬天的爬酒吧 他是樣樣都來
遵循日本男人不能太早回家的原則
就算在酒吧裡喝到睡著 都不能先回家 睡醒了再喝
這攤喝完再去下一攤
他的後車箱裡 放的不是洗車棉或加油站送的衛生紙
而是蛙鞋 衝浪板 真是一位相當會享受生活的人
讓我也想去做生態研究 遊山玩水 還能當正職~~
不過 有一次 見到他帶著老婆小孩一起到賣場
幸福的家庭生活 真是好不令人羨慕呀
事業家庭兼顧 真是個好男人 呵



星期三, 1月 28, 2009

國際學生集團 II

在這裡遇到的國際學生 多的數不清
能有真正深入一點接觸的 不外乎是實驗室裡的伙伴及一起合租房子的housemate
先從housemate開始說吧
我入住的第一間房子 有三位大陸室友
初來乍到英國的我 在這三位親切的大陸同胞及他們的眾多好友的照顧下
天天是吃香喝辣 一點都感受不到身為外國人被排擠的感覺
這一大家子大陸同胞 來自四面八方 有北方人 有南方人
他們每天輪流作菜 這菜色之多變 我跟他們住的期間 幾乎沒有吃到重複的菜過
不過 在眾多菜色當中 還是有一個共同點 就是 "油"!!
八個人一起買菜 兩公升的油 一週就能夠消耗完畢 實在太驚人了
當然 身為台灣人 也是輸人不輸陣的下廚露兩手給他們嘗嘗
馬上獲得他們一致的評語 "台灣人口味好清淡呀!" 實在無語....

也許是因為跟室友相處的時間比較長吧
我一直覺得在這邊 受到大陸同胞的幫助與關懷 真的比台灣人多
尤其是這一大家子同胞室友們 他們相互之間的感情就是好的不得了
從來也沒把我當外人看 有什麼好康的 或是能撿便宜的 都不會漏掉我
最最難忘的 還是一天晚上 他們從溜冰場回到家
因為有位女孩不太會溜冰 所以摔傷了
他們有的幫她推拿 有的在一旁安慰痛到流眼淚的她
更有像大哥哥一樣摟著她的 "朋友"
大家七嘴八舌的圍繞在女孩的床邊
喔~~ 一整個讓我想到當年畢業旅行的甜密回憶~~ 時光呀~~

後來 我搬到了就在幾步之遙的房子 當然 也來了新室友
分別來自印度 馬來西亞 和日本
我不知道從那裡聽來的風聲 說和印度人住會是災難
他們不但能夠把屋子弄的都是"香料味"
還不太修邊幅 公共區域再亂也不在意 等等的流言
但是 依我的經驗 這位印度室友 可算是優良室友
至少 她對香味的定義 跟我有雷同 :P
而且 也相當愛乾淨整齊 廁所那張"洗完澡記得撿毛"的貼心提醒還是她寫的呢
不過 她是有點神經大條 好幾次 我在上廁所 都被她突然打開門 春光外漏了....
她個性相當阿沙力 也很講義氣 雖然常常貴人多忘事
看她作菜是種享受 (雖然廚房有點窄小)
香菜籽 丁香粉 茴香 小茴香 辣椒粉 好多好多的香料
一樣一樣有次序的加入
食材從綠的綠 紅的紅 煮到完全看不出來誰是誰的融為一體
香味四溢 但是我還是無福消受 真是太辣了
她的英文相當好 不過 還是有一點點的印度腔調
跟她談過幾次家鄉的事 她說 印度還是相當保守的國家
信仰虔誠 社會價值觀傳統 跟以前的台灣很像
像她現在的年紀 (碩士畢業) 她的父母會催著她結婚 不希望女孩念太多書
她是個相當有想法的女孩 在那樣的環境裡 應該會悶壞她吧
所以 她不想回印度~~ 她喜歡英國的自由
後來 她找到穩定的工作 搬去市中心離辦公室近的套房住了
大家還是常聯絡

星期日, 1月 25, 2009

隨性寫寫

噹噹 !!
是的 sky in the wall又復活了
其實 也不算真正的復活 嚴格來說 算是癱瘓了吧
因為 我用來錄音 編輯節目的ibook 前些日子 正式宣告壽終正寢
雖然 托朋友幫我帶回台灣修 (在英國修 不如買一台新的算了...)
也不知道是不是能夠起死回生 (手指交插 碰碰木頭)
總而言之 現在 手癢的我 突然想起了冷落已久的 sky in the wall
卻已經無法前以從前大家熟悉的方式與大家見面了 (說不出的落沒)

沒關係 文字 圖片 一樣可以傳達我的心意

半年不見了
我在英國也已經呆了一年多
說真的 是習慣了很多
但是總覺得 還是不夠了解英國的文化
雖然 跟著英國人一起放假過節 PUB喝酒 隨性打屁
由於語言的限制 跟英國人的友誼 最多 也只會到點頭之交罷了
說真的要掏心掏肺的談心 還有好一段拒離
必竟 我們是外國人嘛
另外 學生租房子的時候 也都是英國學生們一起去合租高級一點的房子
國際學生們 通常都是租那種最便宜 跟鬼屋一樣的地方
我在這邊沒有住過學生宿舍 一直都是在外面租房子
遇到的室友 日本人 法國人 敘利亞人 就是沒遇過英國人
不巧 我們實驗室也是個相當國際化的實驗室
馬來西亞 巴基斯坦 斯里蘭卡 那裡人都有 英國人 就只有老師一個人....
這樣也不失為一個美好的經驗 明明就是到英國來 卻能認識世界各地的人
算是一舉數得 賺到了吧

接觸了各色人種 發現 英國有好多印巴人 (大陸同胞用來統稱印度與中東人的用語 個人認為 比台灣人常用的"阿X" 要少一點種族岐視的味道)
以前 美國的電影看太多 總覺得西方國家 除了白人 其他有色人種 不外乎黑人與黃人
到了英國 才發現 要找到真的純黑的 還滿難的
路上很多都是回教徒打扮的包頭女郎 而且 大多都還拉著兩三個拖油瓶
印巴人來到英國的歷史 可以追溯到日不落國的時代
印度跟一些回教國家曾被英國殖民或佔領過
在英國縮回他們小小的島上之後 對這些國家的人們有一定的優待
相當程度的放寬他們到英國生活的標準
比如簽證的申請 就容易得多 或根本不用簽證就能進入英國
這些熱帶或亞熱帶來的人們 在這邊 還是不改在家鄉愛生小孩的習慣
雖然這邊生活花費超高 他們還是很努力的擴充人口
也許想要利用人海戰術報復當初被殖民的怨氣吧

我們實驗室的巴基斯坦學長 號稱他是個相當eazy going的人
常常在我實驗做到一半的時候 突然跑來跟我聊天
而且 一聊就是二三十分鐘 我的電泳膠都涼了....
拜他之賜 我學到了好多以前覺得超神秘的回教文化
我對回教的認識 只有他們的神是阿拉 念的是可蘭經
頭要包起來 一天要朝麥加聖地拜好多次 不吃豬肉
知道的簡直是少之又少
小巴學長告訴我 回教的阿拉 基督教的上帝 跟猶太教的上帝 是同一個人
他們念的 也是同一本聖經 之所以會不同 就像現在台灣的初等教育 是一綱多本的狀態
他們頭要包起來 可是 有好多種包法 從包頭的方式 就可以看出此人是從何來的
他們不只不吃豬肉 連非回教徒處理的肉類都不吃
所以 我們實驗室信回教的小巴學長 和馬來西亞學弟 在實驗室聚餐時 都幾乎是吃素的
但是小巴學長是立足回教放眼世界的 (不是不虔誠唷)
跟我們在一起開心的時候 也是吃肉喝酒 一起哈根草
果真是eazy going呀~~

下次再跟大家分享 跟其他國際學生相處的經驗吧
下次見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