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11月 17, 2020

科學家的泛政治 科學雜誌 Nature 矢言報導更多政治科學

10/06/2020 Nature

隨著美國大選的腳步接近,世界的目光都集中在白宮爭奪戰上(就算亞賽拜然和亞美尼亞都已經認真打起仗來了,頭條還是川伯伯笑咪咪的跟大家說:連新冠也幹不掉我,拜登老頭你行嗎?)。 就在此時,知名科學雜誌Nature編輯發出以後要報導更多政治的消息,是想要蹭熱度嗎? Nature說他們是很有風骨的始終如一,政治和科學本就相互影響,而近日卻接連有許多國家領導人,都做出要與科學分手的暗示動作。Nature在此要呼籲政治家正視科學,並還給科學自由。讓我們看看他們怎麼說。 Nature 從創刊初期開始,發表內容就包含了科學和政治相關的新聞,評論和前沿研究。但很多讀者都問過一個相當重要的問題,為什麼科學期刊要刊載政治? 其實政治和科學總是唇齒相依,政治決定科學研究方向和經費,科學研究結果也影響公共政策和環保等政治議題。政治人物的動作與其影響力下通過的法案,再在牽動高等教育的學術自由,平等,多樣性,包容性和言論空間。 新冠病毒已經奪去超過百萬條人命,同時也把科學和政治的關係和問題推向公共領域,無所遁形。新冠相關的研究在此段期間,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發展,而要善用科學指引還是曲解,誤用還是打壓科學,端視政治領秀們的決定。這時候,政治人物和政府聘用的科學專家們之間的關係,就成了焦點。 更另人害怕的是政治人物打壓學術自由的跡象,似乎漸漸浮現。數百年來,學術自由一直是現代科學的核心,學術活動的執行與其所導出的結論,必須保持政治中立,不受干預。這樣的原則理應實現在研究,教育,公共政策和監管領域。 學術自由當然也不是白來的,研究人員也要對自己的研究負責,並且擔保研究的品質和完整度都在水準之上。如此政治和科學才能相互信任,反之,當信任瓦解時,一切都將汲汲可危。 目前世界正處於這樣的壓力之下,氣候變遷就是個例子。多年來,許多政治人物乎略或是固意貶低,科學家提出的無可辯駁的證據,指出氣候變遷根源於人為因素,造成了政治和科學之間的裂痕。 去年,巴西總統博索納羅,開除了國家太空研究機構的所長,因為博索納羅拒絕接受研究機構提出的證據,指出亞馬遜叢林在博索納羅的任期間,面臨去森林化(deforestation)的威脅。 同樣是去年,100多位經濟學者聯署給印度總理莫迪,要求莫迪停止以政治力影響官方的經濟統計數據。 前幾週,日本新任首相菅義偉,拒絕了6位,曾經批評過政府科學政策的學者,進入科學院的提名。日本科學院本為日本科學家發聲的獨立機構。 今年6月,英國的統計監管單位提書給政府,多次強調新冠檢測數據的不準確性,似乎有目地性的顯示檢測的最高數字。 新冠疫情加速了科學在研究病毒以及其引起的疾病上的發展,這些研究同時也揭露了,我們還有許多未知,不確定與誤解。但這並不代表政治人物們,像美國總統川普,可以就此攻擊甚至鄙視科學家。這麼做不只是傷害了科學發展,同時也讓人們的健康,環境以及社會,都陷入危機。 Nature 雜誌要在這裡呼籲政治人物們,拾起學習和合作的精神,看見不同領域的價值,尊重科學家們對科學的承諾和學術自主。 資料來源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0-02797-1 圖片來源 https://www.memesmonkey.com/topic/trump+climate+change #科學家的泛政治 #政治與科學 #氣候變遷 #學術自主 #學術自由 #學術自重 #政治不要來亂




沒有留言: